大象在屋里

前一阵看了这本大象在屋里,很受启发。拿回去给Jocelyn看,也是爱不释手。一周就看完了。转过来,在知乎上有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爸爸被审判,也很有共鸣。这里总结一下我自己有关幼儿成长、亲子交互和夫妻沟通的观点。

大象在屋里这本书里第一个案例是讲一个孩子带刀上学的故事。其中的家庭沟通模式就类似知乎里面爸爸被审判的那个虚构案例。爸爸忙于工作不在家,妈妈把精力全投注在儿子身上,儿子压力山大,在学校表现异常,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融洽,曾经带刀上学。表面问题是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好,不愿意上学,实际是家里的压力层层转移到了孩子一个人身上。后来的处理方法是父母转移重心,多享受二人世界,给儿子自己承担责任,成长的空间。

其实我自己也深有感触。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处理。我工作一整天,最想的就是有个没人的地方,看看新闻、看看电影,什么也不想,安静的休息一会儿。这时候如果有人突然吵吵闹闹的冲过来,扔给我一大堆任务,就非常难以让人忍受。但我与知乎故事里面的东东爸不同,我会去理智分析这些任务的优缺点,两分法分析,很多可能就被分析掉了,所以至少不会被数落。

举个例子,有人说“孩子从小被限制,不能满墙画画,长大了又逼着要有创造性,小时候都扼杀了,长大了怎么可能有创造性”。

我的看法是,创造性不在满墙画画,至少也得有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之后才会有创造性。创造性是在种种规则限制之下充分利用手里的条件,达成目的,这才是创造性。没有边界的空想只能是白日梦。这样分析之后,就可能会逃过收拾各种被画乱的物品和墙壁的累人工作。

我个人对于工作和家庭的看法是:工作是责任,家庭也是责任,要均衡处理这两个责任。要为家庭保留精力和时间。工作日则是火力全开,换取周末尽量不干活。每周从周一就开始提议周末的家庭活动,留出充分的时间准备,然后在周末留下美好记忆。

在与孩子的互动中,每个人的性格喜好不同,互动的方式方法自然也可以不同。我不好说话,就带孩子出门散步、买菜和轻户外活动。这样不用绞尽脑汁找话题,设计游戏,也不用无聊的陪着玩积木。出门在外,新鲜事物多,孩子精力分散,少说几句就可以了。也总有新话题可以聊。也容易耗散孩子的体力精力,回家就能睡个好觉。孩子也喜欢,我也省事。

再或者逗着孩子跟我一起做健身运动,背着孩子俯卧撑,跟孩子一起练蹲起,大人孩子都得到锻炼,又不至于无聊的看孩子。总之,要正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,创造性的承担起来。现有常见的“大男子主义”认为挣钱养家,责任就尽到了,这是不对的,至少不全面。成长一定要有心理的培育,父子、父女的互动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必备。为了孩子心理的健全健康,父母也要做出最大的努力。

关于夫妻关系,有一本书叫 Fight Less, Love More,后者的次数至少要大于前者,婚姻才能幸福。我觉得,人对幸福的感觉是很有投射效应的。妻子会把丈夫的爱投射到生活中其他的地方。我个人的解决方法是即使在工作日时间按,也要保持锻炼身体储备体力精力,抓紧片段时间休息,然后出其不意制造浪漫。只要心情高兴,同样的场景看在眼里,妻子感受也是不一样的。

作为丈夫和父亲,对于家庭关系、对于亲子关系,要端正态度,严肃处理问题。幼年时期心理的伤害是不可修复的,长大之后只能“带病生存”。为人父母,必须小心谨慎,如履薄冰,小心每一句出口的话,反思每一次跟孩子的互动。

对于夫妻关系,沟通超级重要。知乎故事里的妈妈把自己当然的摆在高位,或者说道德高地,板起脸教训爸爸,这个很有可能是爸爸无法接受其观点的原因。那么在意小心自己的孩子,却对自己婚姻的另一半没有一点关心,不使用任何沟通技巧,劈头盖脸,当着外人直接骂,怎么也说不过去。对待婚姻中的另一半一定要小心维护。不管感情多么亲密,关系多好,总要记得,世人都有人性的弱点,同样的话说好了容易让人接受,说不好就会引起争吵。一个家庭里面,夫妻沟通做好了,夫妻同心,上老下小之间的关系也就都会处理得比较顺畅。

大众化的育儿知识大多数经不起考证推敲。尽量寻求专业来源、一手资料。当涉及到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,尽早寻求专家帮助。对我来说就是涉及到心理的问题,我都不熟悉,需要尽量多补充专业知识。